(相关资料图)
西部网讯(记者 李卓然)今天(3月27日)上午,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西安召开。会议听取了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建议工作情况的报告。报告指出,2020年以来,全省检察机关共提出检察建议46472件,社会治理检察建议采纳率连续两年分别位列全国第二、第四,26件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、优秀检察建议和典型案例。检察建议办理社会化工作格局得到最高检肯定,作为“陕西方案”在全国检察系统推广。
报告显示,陕西省委“一委两办”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建议办理工作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意见》,明确“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多方参与、司法保障”的检察建议办理社会化工作格局,围绕推动检察建议刚性落实、延伸检察建议办理效果、加强组织保障等3方面,规定13项硬性举措。特别强调,将检察建议办理工作纳入法治建设、平安建设考评体系,作为法治督察和平安建设督导事项。目前,陕西省已有7市30县(区)将检察建议办理情况纳入平安建设、法治建设考核;各市均出台加强检察建议办理工作意见,榆林、永寿等市县人大常委会出台《关于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的决议》。
在全面督导推进方面,报告指出,省检察院将检察建议制发和督促落实情况作为有进步、有站位、有品牌“三有”争创活动重点任务,纳入对全省检察机关各业务条线、各市分院考核,不断提升权重。坚持双月数据分析、季度情况通报、半年综合研判,及时发现问题,跟进指导。
为提升检察工作办理质效,省检察院推行检察建议规范化案件化办理,先后制定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建议工作的意见》《关于充分发挥检察建议作用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若干措施》 等一系列制度,引领提升检察建议规范化水平。开展检察建议“进课堂”“进教材”,加强检察建议业务培训,不断提升一线检察官规范办理检察建议的素质能力。咸阳、汉中等市检察院将检察建议案件纳入案件质量评查范围,开展检察建议“质量提升年”“质效巩固年”和“宣告送达推进年”专项活动,不断提升检察建议社会影响力和办理质效。
在推动社会治理方面,省检察院聚焦未成年人保护、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、虚假诉讼治理、城市基础设施安全、寄递行业监管、安全生产等重大民生问题,加强与法院、公安、交通、住建、应急管理、教育、妇联、团委、金融监管及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协作配合,推动最高检系列检察建议落地见效。针对市域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短板漏洞,提出检察建议3468件,努力以“我管”融通“都管”,推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。2022年,共向市县两级政府提出检察建议208件,向各级政府部门提出检察建议605件,与同级有关部门形成长效机制95项。
省检察院表示,将以此次专项报告为契机,进一步健全落实“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多方参与、司法保障”检察建议办理社会化工作格局,2023年力争实现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纳入省、市、县三级考核全覆盖。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,倾听群众呼声,积极探索开展检察建议与代表建议、委员提案衔接双向转化机制。推动检察机关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检察建议工作制度化、常态化。加强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,提升检察人员业务素能及运用“大数据”发现线索、调查核实的能力,通过专家咨询论证、检察听证,让检察建议更加科学合理、切实可行,质效更高、权威性更强。健全与行政执法机关、 司法机关信息共享、线索移送、协查配合、联席会商等机制并推动实质化运行,探索建立检察建议质效评估机制,提档升级检察建议办理陕西品牌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