拾味睢宁|闻着臭,吃着香,一顿不吃馋得慌
2023-08-05 20:23:32 来源:腾讯网

食色生香,睢宁味道。


(资料图片)

《拾味睢宁》

每周六,我们与同样热爱美食、

热爱生活的您一道,

穿梭于睢宁的大街小巷,

拾得珍贵的味道宝藏,品味小城里的人间烟火。

说起豆制调味品,四川豆豉的名气在全国的知名度比较高。其实睢宁也有一种豆制品,其美味不下于豆豉,那就是盐豆。

盐豆,在睢宁,男女老幼无不喜爱。“闻着臭,吃着香,一顿不吃馋得慌。”这是睢宁人对盐豆的赞誉。

关于盐豆的来历,睢宁当地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。

相传楚汉相争后期,刘邦大军屡战屡胜,项羽只有仓促逃亡。逃亡中,缺粮的项军士兵把没吃完的煮熟黄豆装进蒲包,藏在粮草车里。几天后士兵再把黄豆拿出来时,发现已经长白丝了。有的人舍不得将带了这么远的熟豆子扔掉,就在里面加了盐和辣椒。没想到,味道鲜美无比!于是,盐豆便在项羽军中流行开来,并流传于世。

让人想不到的是,这个不起眼的小菜在顺治年间还成为了贡品。

据说睢宁人李条侯曾做过康熙(皇太子时期)的老师。一天,李条侯吃早饭,桌上放着一盘浇了香油的干盐豆子。见康熙进来就请他尝尝,康熙吃了几粒,觉得味道鲜美可口。回去给顺治帝说,顺治皇帝觉得言过其实:“盐豆子有什么好吃的,明天让御膳房给你做豆子,看谁的好吃!”

御厨各显神通,有的用燕窝煮豆子,有的用人参煮豆子,五花八门,可煮出的豆子都不合康熙的味口。顺治帝便找个机会来到李条侯处,尝后,果然与众不同。于是不住点头称赞:“嗯,好!别有风味。”临别时又带了一些回宫。

后来,李条侯回睢宁老家省亲,专做了四坛盐豆带回皇宫,送给顺治皇帝。从此,睢宁多了一条歇后语:睢宁盐豆子——贡品。

传说的真实性虽然无法考证,不过在外地的睢宁人走到哪都忘不了盐豆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
在过去,每年立冬前后,睢宁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做盐豆了。记得小时候,我常跟着大人一起做盐豆。首先自然是选用成色好、颗粒饱满的大豆,放在大锅中用水浸泡一夜。把豆瓣泡软后,再放在土灶上用大火煮,等到烧了两三开后再用小火煮。经过3个多小时的温火慢煮,只闻得豆香扑鼻,水基本没有了,就可以出锅了。

按传统做法,黄豆捞出后,就趁热装入蒲草做成的编织袋,埋在灶房的草堆里发酵。后来城里没有土灶房后,母亲就把装满黄豆的蒲包放在熟人浴室的锅炉房发酵。

捂完一星期,那蒲包一打开,豆瓣已经扯黏丝,那样就算是捂好了。捂好的豆子放入大缸里,放入适量的食盐、姜、辣椒、八角、茴香等佐料充分搅拌,再闷上一星期,可口的睢宁盐豆就算大功告成了。我家的盐豆里还会放上一些萝卜条。经过几天的腌制,盐豆更鲜,而萝卜条也非常有味道。

不过现在,因为人们对于饮食健康要求的提高,以及生活节奏的快速化,一些做盐豆的人,舍弃了过去放在蒲包中发酵的老方法,而是将豆子捞出后,稍微放置一段时间,加入盐和适当的调料就完工了。

盐豆的吃法多种多样。平时最常见的吃法是盐豆卷煎饼。刚拌好的鲜盐豆,红通通、辣乎乎的,用新烙出的煎饼一卷,满口生津,令人食欲大振。要是用干盐豆炒鸡蛋,一家炒能香满庄。

家乡游子,能在外地吃上一口盐豆,那真是大饱口福。在苏州上学的那几年,我每次都会用一个大玻璃瓶装满盐豆子带到宿舍。开始,舍友们总是不习惯这股臭烘烘的味道,在我的“逼迫”下,慢慢地,舍友们也爱上了这特殊的香味儿。

我总是在想,睢宁的盐豆没能像“老干妈”豆豉那样形成品牌,走向全国,着实有些遗憾。

一审丨薛莉

二审丨李璇

三审丨张思考

监制丨刘砾

关键词: